2023年,全国肉牛出栏5023万头,比上年增长3.8%;牛肉产量753万吨,增长4.8%;牛奶产量4197万吨,增长6.7%。
截至目前,5方面17项改革任务都取得了积极进展。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扎实做好四个方面工作。
能源供应保障平稳,安全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中宏网记者:请问如何看待今年中国经济整体的表现?对于5.2%的增长率,它的含金量我们该怎么认识?2024年中国经济运行将会如何表现?同时我们今年会遇到哪些机遇和挑战,如何去把握这些机遇和挑战?谢谢。指导上游供气企业加大天然气上产力度,确保进口资源落实到位,入冬前储气库、LNG储罐等库存总体处于较高水平。今年开年第一个工作日,也就是1月2日,我委在福建省晋江市召开创新发展晋江经验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会议,会上发布了全国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展示了全国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平台,有关部门和地方也围绕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提出了具体举措,激励支持民营企业坚定信心、砥砺奋进。粤港澳大湾区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加大压力测试,着力在形成更多突破性制度创新成果上下功夫。
在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不足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稳进好的特征。全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部汽车销售量比重达31.6%,较2022年提升6个百分点;截至2023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2041万辆,占汽车保有量比重为6.1%,较2022年底提升2个百分点。现代化产业体系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各地区各部门坚持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不断壮大,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
第一,经济增长势头好。2023年,货物出口额比上年增长0.6%,一般贸易、民营企业进出口占比都有所提高。第二,国际循环的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升。2023年,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分别拉动经济增长4.3、1.5、-0.6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是82.5%、28.9%、-11.4%。
2023年,我国货物出口额再创历史新高。普查数据质量是衡量普查成败最根本的标准,在普查工作当中,我们高度重视普查数据质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确保普查数据质量。
各地区各部门将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加大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力度,政策红利释放也有望继续为就业稳定提供有力保障。总的来说,2023年消费市场恢复向好。二是消费重新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关于今年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的创新点,主要是紧密围绕服务高质量发展,丰富调查内容,创新调查方式。
这两个统计的范围不同,具体来讲全社会用电量统计的是全口径用电量,即全部用电量,既有企业的用电量,也有居民的用电量,还包括电厂的自产自用电、线损等;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统计口径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发电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现在的标准是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所以它不包括规模以下小工业发电企业的发电,不是全口径的发电量。2023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9.6%,降幅比上年收窄0.4个百分点。今年1月-4月是普查的正式登记阶段,也是普查工作最为重要的阶段,对获取高质量普查数据是最重要的阶段。按照可比价计算,2023年经济增量超过6万亿元,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一年的经济总量。
若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影响,核心CPI保持稳定,这表明价格的下降并不是普遍的、全面性的,而是局部的、结构性的。具体来看有五个方面的有利条件。
14亿多的人口,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依然明显,加之城乡融合发展、城镇化进程推进、消费结构持续升级,这些都为消费增长提供了广阔空间。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想关注一下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情况。
第二个问题是国内国际双循环进展情况。下一步,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持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我们判断,下阶段支撑消费持续回升的有利条件比较多,消费仍然会保持较好的增长。从国际收支看,全年货物出口增长0.6%,年末外汇储备超过3.2万亿美元。12月份,制造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达到55.9%,非制造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达到60.3%,都处在一个较高的景气区间。前面介绍的时候,对整个中国经济全年的表现做了比较详尽的介绍。
加快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开展国际经贸交流合作,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成功举办了进博会、服贸会、广交会,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额增长2.8%。从环比情况看,2023年12月份CPI环比上涨0.1%;2024年1月上旬,从监测情况看,部分食品价格保持稳中略涨势头。
环球时报记者:想请发布人介绍一下2023年四季度以及全年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点各是多少?有没有一些新变化?另外还想了解一下,过去一年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格局发展态势怎么样?谢谢。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确保了经济金融安全,民生保障更加有效,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实际增长6.1%。
当前,全国大概有210多万普查两员(普查调查员、普查辅导员)正在走访大街小巷,深入企业、商户开展数据采集,普查的数据也正在有序上报。第四,民生保障有力有效,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从2023年总体情况看,我国价格总体保持温和上涨态势,全年CPI上涨0.2%。相比于其他产业,劳动密集度较高的服务业在吸纳就业方面优势明显。当然,我们同时也要看到,我国仍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还需要克服不少困难和挑战。因此我局增加测算发布2529岁劳动力失业率。
服务消费较快回暖,也是2023年消费恢复的一大亮点,服务零售额比上年增长了20%,快于商品零售额14.2个百分点;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增长14.4%,占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达到45.2%,比上年提升2个百分点。8月份以来,新建商品住宅网签备案量整体回升,12月份比8月份回升20.2个百分点。
今年开年我们也注意到,冰雪旅游、冰雪运动等可以说火出了圈,这既顺应了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大趋势,也展现了我国内需的潜力,我们对今年消费市场的恢复充满期待和信心。三是消费亮点不断涌现。
对于您提到的问题,我想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回答:首先第一点,关于新旧动能转换。这也反映出我们经济运行是在整体好转。
2023年,农产品进口额比上年增长了5%,消费品增长了1.2%,能源产品进口增长了27.2%。从实物量指标来看,发用电量、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投资、进出口等大多数实物量指标的绝对量都大大超过2019年的水平。疫情三年消费市场受到冲击比较大,不少接触型、聚集型的消费都受到抑制,随着疫情防控平稳转段,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消费呈现出好的恢复态势,热点亮点频多,消费成为2023年带动经济恢复的重要力量。展望2024年,我们也要看到,当前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峻,国内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依然较多,推动我国经济进一步回升向好,还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
我们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显现,内需扩大拉动了进口。民生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23%,农业投资增长9.3%,都明显快于全部投资。
高质量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发展,在五大发展理念当中创新位于第一位。111月份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475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人数156万人。
初步核算,2023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创新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首次统筹开展投入产出调查。